孩子学跳舞,警惕“下腰瘫”

来源:腾讯网 时间:2023-09-08 12:45:43

孩子学跳舞,警惕“下腰瘫”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汪丹


(资料图)

开学了,不少家长又开始给孩子选课报班。在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课外选项中,舞蹈一直是个热门项目。近年来,参与舞蹈兴趣班的孩子呈低龄化趋势,触角甚至伸到了幼儿园小班。但市面上舞蹈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,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培训指导,很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,尤其是近年来因“下腰”引发脊髓损伤的病例并不少见。

今天,我们请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赞从医学角度来说说,如何看待孩子学舞这件事,以及怎样规避其中的意外风险。

(1)意外多见于8岁以下儿童

据不完全统计,宣武医院神经脊柱中心平均每年收治7-8名“练舞下腰意外”患儿。尽管接受了治疗,但这些孩子仍不能恢复正常,轻则走路迟缓,重则终生与轮椅相伴。放眼全国,每年都有类似病例的报道,如2017年襄阳的雯雯、2018年深圳的星星、2019年长沙的琪琪,都是在练习舞蹈下腰动作时发生意外,导致残疾。

客观地说,这种意外的发生概率较低,但一旦发生,对于个体及其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悲剧。临床上,孩子跳舞发生意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。

一是孩子的脊柱脊髓尚未发育完全,特别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韧带。正常成年人腰椎前屈活动可达90度,腰椎后伸活动可达30度,侧向弯曲活动可达20-30度。当孩子胸椎和下腰椎过度弯曲拉伸的时候,例如腰椎后伸超过90度,邻近节段的椎板会严重内聚,椎板之间的韧带会发生褶皱,这样就会造成椎管一过性狭窄,压迫椎管内的脊髓,引起脊髓中神经纤维受到损伤,导致瘫痪。

二是孩子本身患有脊髓血管畸形或脊髓栓系这类原发病,在急性的拉伸过程中诱发了该疾病的急剧进展。比如脊髓栓系患儿的脊髓末端位置会显著低于正常儿童,后者的脊髓末端在第1腰椎水平,而脊髓栓系患儿的脊髓末端可能位于第4腰椎水平。正常儿童腰椎大幅度活动并不会损伤脊髓,但脊髓栓系患儿的脊髓受伤风险会显著增加,尤其是做下腰动作时,胸椎和下腰椎过屈易致原发病急性加重,引起继发性脊髓损伤。

三是外在原因所致,主要是由于训练不系统、不专业,未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练习舞蹈动作。这类脊髓损伤通常与下腰这类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相关,下腰需要牵拉脊髓,当这种牵拉超过限度或失去重心摔倒时,就可能造成脊髓损伤。

下腰导致的意外事件多见于8岁以下儿童,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韧带、关节囊和椎间盘弹性较大,脊柱活动范围大,可以承受较大的拉伸而不断裂,但脊柱周围肌力又相对薄弱,保护力量不足,再加上脊柱稳定性差,所以容易在过伸过屈的过程中,出现移位、滑脱而损伤脊髓。

(2)患儿中女孩占比远超男孩

从孩子性别分布来看,下腰导致脊髓损伤的绝大多数是女孩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这跟社会普遍认知和儿童性别生理差异有关。大多数人认可舞蹈是适合女性身体条件和气质的一项运动,即便跳舞很累,但能吃这份苦的孩子,今后无疑多了一门技能,对身体的柔韧性和体态都有很好的帮助。男孩相对于女孩,对力量性运动更易萌发兴趣。所以,很多家长倾向于将女孩送去舞蹈培训班,而将男孩送到球类培训班。从儿童生理角度来看,女孩的精细动作能力、平衡能力发育得更好,手指灵活性和专注力、坚持力也强于男孩,更愿意在舞蹈、艺术等方面努力。但女孩在肌肉韧带发育和骨骼强度上明显弱于男孩,故在腰椎过度拉伸时更易发生脊髓损伤。

总之,家长应该认识到,舞蹈训练不是绝对安全的,既要有风险意识,也要及时干预。当孩子准备练舞而小时候又频繁出现大小便问题时,建议先完善腰椎核磁共振,由脊柱神经外科排除脊柱脊髓原发病后再进行训练,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。同时,教导孩子训练务必循序渐进,先易后难,不要急于求成,提高安全系数。另外,尽量给孩子选择正规专业的训练场所,以及专业人员进行陪护和指导。

(3)上小学前慎练这3个动作

儿童在发育过程中,骨骺尚未闭合,骨质还未长结实,反复下腰、过度用力、过度负重劈叉、倒立等动作,都可造成腰椎骨质损伤,甚至腰椎峡部断裂。若未及时诊断处理,今后可能出现慢性腰痛,甚至腰椎滑脱,影响正常生活。下腰、劈叉、倒立这3个动作不建议6岁以前强化训练,最好等到上小学以后再慢慢接触、适应。

1.下腰

下腰是舞蹈训练中的常见动作,需要将腰部作为主要发力点,双臂和上半身后仰,直至双手撑地,身体最终呈现拱桥的形状。这是一个全身肌肉协调发力的动作,主要用到腹肌和背部肌群,还有臀部肌肉、股四头肌等。对于背部肌肉力量欠发达的6岁前儿童而言,是一项难度大且危险的动作,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肌肉拉伤和脊髓损伤。下腰导致脊髓损伤的原理类似于“流通的血液被阻断,神经在缺血中死亡”,神经组织一旦损伤,是无法修复的。当血液恢复供应后,体内会产生严重水肿,血液流通在损坏的神经组织中,还会加重损伤程度。因此,脊髓损伤之后,周围肌肉接收不到大脑的指令,身体的部分感觉和功能开始丧失,外在表现为乏力、摔跤、无法行走,甚至瘫痪。

2.劈叉

劈叉需双腿分开呈“一”字形,分为横劈叉和竖劈叉。完成这种动作主要用到臀大肌,还需股内收肌等与腿部活动相关的肌肉协调配合,对6岁以前儿童的腿部韧带和肌肉拉伸也是一项巨大挑战。学龄前儿童普遍缺乏收腹和绷紧大腿肌肉的控制力,从而无法控制、稳定骨盆位置,在强行劈叉和压腿的时候,极易导致韧带和大腿后部肌群拉伤,严重时会导致腰椎滑脱和脊髓损伤。

3.倒立

倒立即足部朝天,手臂(有时用头部)在下,支撑全身的重量。一般需要整个上肢肌肉群,以及背阔肌和腰腹部肌肉群协调发挥作用。由于倒立会导致颅内压过分升高,长时间做这个动作对儿童脑血管、视觉器官发育等有不良影响。另一方面,6岁前儿童的上肢和背部肌肉还未发育成熟,肌肉力量不足以抵御突发情况,极易发生肌肉拉伤和手腕、手臂骨折。因此,倒立的坏处多于好处,不建议孩子经常练习倒立。

(4)脊髓损伤易误诊为脊髓炎

下腰导致的损伤中,最严重的是脊髓的卡压损伤。一般情况下,患儿受伤后会立即出现相关症状,也有少数人在10-20分钟后才出现症状,且病情有数小时到数天的进展期。

麻烦的是,这种损伤通常是一种影像学上无显著特点的病变,腰椎平片、CT平扫无阳性特点,腰椎MRI没有明显脱位、滑脱,甚至可能看不到明显脊髓损伤,经常被误诊为脊髓炎或格林巴利综合征。

如何鉴别是脊髓损伤还是脊髓炎呢?具体鉴别方式十分专业也很复杂,对于家长来说,可以观察孩子下腰后是否有这几类受伤表现:1.运动功能障碍: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下降或消失;2.感觉功能障碍: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功能下降或消失;3.括约肌功能障碍:即大小便失禁;4.自主功能神经混乱:如胃肠道不适等。

最后需要提醒的是,如在现场发现孩子下腰受伤,应先让孩子平躺,勿轻易搬动,以免引起二次损伤,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,请专业医护人员前来处理。若自行送院,一定注意在搬动孩子时,不要做令他们脊柱过伸、过屈的动作。在临床上,遇到下腰受伤的患儿,医生一般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,抗炎、止痛,再进行康复锻炼治疗。康复锻炼是重中之重,也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常规方法。

【医师释疑】

职业小将很少受重伤?

可能有人会想不通:职业舞蹈、体操运动员也是从小训练,强度也不低,为什么很少有因为练习而瘫痪这样的严重意外报道呢?纵观全世界,小概率的意外事件不能说绝对没有,但在体育专业领域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情况的确很少。

首先,职业运动员与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不同,他们经过层层严格选拔,在儿童期便表现出较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;其次,运动员非常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肌肉拉伸,这一理念贯穿了他们从小到大的运动生涯;第三是运动员在练习时有一个专业团队,包括教练、体能教练、队医、康复治疗师、按摩师等,除了日常训练,教练和体能教练还会根据每个人的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,这其中包括肌力、耐力、平衡、稳定、爆发等,而并非仅是舞蹈动作这一个单项。

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稍作对比便能发现,参加日常兴趣班的孩子身体素质普通,或者说尚未接受更专业系统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。由于没有专业老师的系统训练和指导,出现意外的风险也相对较高,及时止损的可能性则较低。更重要的是,兴趣班对于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模式相对单一,更重视开发身体柔韧性而非全身肌肉强度训练。

所以,不要因为运动员从小训练,就认为自家孩子从小参加兴趣班学习舞蹈是理所应当的;也不要因为别人的孩子能做到,就觉得自家孩子也应该做到,而不去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。

(供图:视觉中国)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大西洋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