枸杞:“黑珍珠”撬动共富新支点——探路“小岛你好”这一年系列报道⑥

来源:舟山日报-舟山网 时间:2023-05-11 09:57:17

碧蓝的海水之上,浮球星星点点,随波起伏;隆隆马达声中,养殖船穿梭其间,来去匆匆……漫步嵊泗县枸杞乡沿岸,眼前是一片望不到边的“蓝海牧场”(见图)。

因拥有海域环境优越、水深适宜、饵料丰富的自然禀赋,枸杞和“黑珍珠”贻贝的结缘故事,已经书写了60多年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枸杞贻贝壳厚外黑,内有珍珠光泽,被当地人形象地称呼为“黑珍珠”。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,这座被誉为中国“贻贝之乡”的海岛,通过培育苗种、优化养殖、技术革新,一路破题“成长中的烦恼”,让贻贝养殖之路走得更好,让养殖户的钱袋子变得更鼓。

“小岛你好”海岛共富行动启动后,不少海岛站上了发展新赛道。但枸杞仍坚定选择继续探索贻贝高质量发展之路,并立志让强项更强。

锚定“贻贝产业岛”定位,枸杞正一体推进产业优先、数智赋能、绿色发展,下好精细绣花功,推动贻贝全产业链转型升级,绘就“蓝海牧场”可持续发展新图景。

数字赋能

推进科学规范养殖

眼下,嵊泗贻贝养殖进入伏休期。乘着这个空当,养了31年贻贝的王建军,终于有时间替换自家桁地上的浮球。

“今年所有的泡沫浮球都要换掉,研究说这个东西既影响环境,也会影响贻贝品质。”尽管新型浮球价格较泡沫浮球贵了不少,但王建军仍然觉得值,“靠海吃海,只有环境好了,阿拉饭碗才端得牢。”

养殖户们的浮球替换进展如何?枸杞乡渔农业渔农村发展办工作人员毛禹晟一清二楚,“目前,全乡已完成近80%的新型浮球替换。”他打开电脑上的数字化养殖管理平台,将鼠标移至一个个红色小方框,对应的养殖户信息、养殖面积、浮球替换量,以及当前海域的水质、水情、水温等情况一目了然。

去年,借助“小岛你好”海岛共富行动和数字化改革的有利契机,枸杞乡全面启用2.0版数字化养殖管理平台,推动“嵊渔通”应用上架“浙里办”,打造贻贝养殖育苗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、销售、质量安全等全产业“一条链”管理平台。

“此前受‘祖宗海’‘门前海’传统意识影响,养殖户相互间的用海争端日益凸显。由于缺乏科技化手段,养殖的风险防控水平也比较低。此外,枸杞共有700多艘养殖辅助船,这给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不小压力。”枸杞乡副乡长王佳磊一语道出建设数字化养殖管理平台的初衷。

枸杞乡将养殖海域开展数字测绘入库,实现养殖海域分布、养殖桁地位置、品种产量等数据要素动态管理。“以前只是笼统地划分区域,有的相邻养殖户可能会抢桁地。现在凭数据说话,平台上一看,清清爽爽,争议自然也没有了。”谈及数字化养殖管理平台的用处,养殖户袁其平的话语中满是肯定,“系统里还有气象预报、养殖密度、水温、蓝绿藻这些数据,有问题了会提醒阿拉,马上可以做好对应措施,方便多嘞。”

实时定位731艘养殖船,确保安全生产;养殖面积、密度有变化,外地商船误闯养殖海域,自动预警!……数字赋能夯实安全生产基底,更大大提升了贻贝养殖的科学化、精准化、规范化程度。

“这个系统确实灵!”去年9月,受“梅花”台风影响,养殖户邱师傅的桁地受灾严重,急需资金恢复再生产。在枸杞乡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他通过“嵊渔通”应用中推荐的“渔贷乐-养殖”信贷产品,动动手指就完成了年利率3.6%、本金20万元的资金筹集。“贷款会噶方便,忖也忖不到。”他说。

机器换人

撬动企业提档升级

装货、称重、封口、打包,全流水作业“一机呵成”,只要有原料,就能实现“随加工随生产”;打包满一个集装箱,从原来的3到4天缩短至2天……

“既有颜值又有价值。”这是浙江嵊海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发军,对岛上贻贝加工企业推行“机器换人”的评价。自从换上自动化机械设备后,整个厂区都变得整洁亮堂,越来越有现代化企业的样子了。

去年,枸杞乡借助数智经济活力,加快腾笼换鸟,岛上大多数贻贝加工企业都用上了双螺旋单冻机、自动打包机和包冰机等现代化新设备,降本增效明显。

“以前是人干活,现在是人管机器干活,劳动力至少减少一半以上。”秦发军颇有感触地说,智能设备性价比高的优点显而易见。

嵊泗贻贝产业的发展,其实就是藏“富”于海。但前行路上,传统化模式向标准化转型的阻碍仍有不少。养殖户的作业模式中,贻贝包苗、收割、清洗等环节基本依赖人工操作,作为贻贝加工的首道工序“剥壳”,也少不了人力加持。

“贻贝产业需要强筋健骨,科技创新是核心。”在王佳磊看来,在海岛人口红利逐渐丧失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等情况下,枸杞乡推动产业科技创新,迫在眉睫。

目前,枸杞乡正在申报省农业“双强”项目,计划通过建立养殖农事服务中心,提供育苗、包苗、设备研发、销售推广等全链条服务,在提升贻贝养殖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,推动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发展。重点推动自动包苗机、自动剥壳机、船载式海上原位机械化采收清洗等科技创新。以自动剥壳机为例,一旦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,单台保守可节约人力100人以上。

“现在我们要人工将苗种撒在包苗布上,然后用苗绳包裹起来,待两三个月后苗种略长大会自然依附到苗绳上。”听说乡里正计划研发包苗机,枸杞乡干斜村党支部书记、嵊泗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金友定满怀期待,“如果能成功,将大大缓解我们人工包苗的压力。”

线上线下

探索多元化销售路径

年产量十余万吨的贻贝,如何进一步拓宽销路?枸杞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。

去年受疫情影响,嵊泗至上海航线暂停。枸杞乡政府积极帮助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解决物流不畅、集装箱缺少等问题,助力全乡贻贝出口额逆势增长。

今年1~3月,嵊泗水产品出口货值415.52万美元,同比增长42.66%,其中贻贝出口货值400.32万美元,占96.34%。连日来,秦发军忙着跑市场,尽管劳累但心里却很甜,“就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,今年是这两三年来出口效益最好的一年。”他说,去年嵊泗贻贝首次出口埃及、马尔代夫,并逐步加大了销往俄罗斯的出口量。以往当地库存贻贝要到6月才能清空,今年4月份就已经基本没货了。

“去年,我们还率先取得了BRC和Halal认证标识,为嵊泗贻贝进军全球商超和清真市场提前备好了‘入场券’。”秦发军笑道。

深耕线下的同时,枸杞还积极推动贻贝“触网”,依托“蓝海牧岛·共富工坊”建设,探索“直播带货”“线上展览”“线上推广”等电商新模式,进一步打响嵊泗贻贝名气。

“从小看着父老乡亲跟贻贝‘打交道’,我觉得贻贝产业应该有更广的路子。”近年来,凭着一股子热情,“阡陌”民宿经营者项兵尝试探索贻贝菜肴、食品和文创产品,希望为枸杞贻贝找到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。

他带着自家民宿的厨师研究贻贝的不同烧法,将民宿餐厅取名贻贝海景餐厅,向全国各地的游客“安利”贻贝菜肴。看好贻贝食品的前景,他还相继尝试了制作贻贝辣酱、即食贻贝及预制半成品贻贝等。

枸杞贻贝产业体验馆投用后,“爱折腾”的项兵又多了一个身份:体验馆管理人。他不仅为游客讲述贻贝的前世今生,还承包体验馆三楼休闲区,邀请专业设计团队推出了“东海公主”系列产品,并注册了商标。“目前,我们已经陆续推出了丝巾、帆布包等6种文创产品。到底能不能‘火’起来,我很期待市场的反馈。”项兵说。

“当前我们的贻贝产业发展还是相对粗放化的,如何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?如何进一步提升贻贝产品附加值?这些都是我们仍待探索的‘课题’。”王佳磊坦言。

让“黑珍珠”成为撬动共富的支点,枸杞正下好绣花功,描绘新图景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大西洋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