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4名军士参谋,触摸新时代军士参谋研战谋战的强劲脉动

来源:解放军报 时间:2023-03-21 14:02:16

伴随改革大潮,一批被誉为“兵参谋”的军士走向台前,活跃在练兵备战的“中军帐”。他们不仅迎来了称谓之变,同时也迎来了使命之变、职责之变、能力之变。

本期“士兵面孔”,我们聚焦4名军士参谋。感受他们在岗位中担当、在履职中进步、在学习中成长的生动故事,触摸新时代军士参谋研战谋战、潜心向战的强劲脉动。

——编者


【资料图】

沙场快意

冯浩

【人物名片】贾亚何,第81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,荣立三等功1次。

塞北初春,寒意未消。演训场上,一场红蓝对抗激战正酣。

一级上士贾亚何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屏幕——数支侦察分队化身为一个个红色标号,在电子地图上不断闪烁。

这是他第一次以侦察参谋的身份参加红蓝对抗。作为分析研判组的一员,他需要协调调度全旅侦察力量,为作战指挥提供情报支撑。旁边的电台不时接到呼叫,“蓝军”的一举一动正通过一道道电波汇聚到这里。

“贾参谋,目标方向有10余辆装甲车,正向机场方向开进。”电台另一端传来情报。

“收到,继续监视。”贾亚何严肃冷静地回复。

发现时间、目标位置、具体属性、行进方向……在诡谲的战场变局中,每一条侦察指令都关乎胜败。贾亚何迅速记下每一组回传的信息,熟练地整理分析,结合“敌”情态势拟订出下一步的侦察计划。

灵活协调武装和技术侦察多个分队,甄别处理各类情报信息,贾亚何从容不迫,如同伏在网中的蜘蛛,感受着蛛网每一丝微弱的颤动,从而定位猎物的踪迹……在他的调度下,侦察分队仅用半天时间就发现了“蓝军”多个重要目标。

这次演练,科长和一名参谋由于任务冲突无法参加,贾亚何自告奋勇挑起了大梁。“相信自己,放心干!”演练前,科长的鼓励让他信心倍增。他下定决心,要拼尽全力完成这次任务。

冷月西沉。战斗已经进行了两天两夜。

长时间、高强度的协调调度任务让贾亚何的胡茬冒了尖,神态有些疲惫。此时,“敌”情已基本探明,只剩部分“蓝军”重火力分队位置还没有被发现。

距离总攻开始已不足12个小时。“要赶在总攻发起前将他们找出来,不然我方将损失惨重!”想到这里,贾亚何不由得眉头紧锁:“蓝方可能身处何地?我方如何合理配置侦察力量?”

贾亚何对照地形图和“敌”情态势图开始重新研究。经过反复对比分析,他筛选出3处适合藏匿重火力分队的地点。

“建议无人机1组及武装侦察4组、6组即刻分别前往3号、7号、9号区域侦察。”

1个小时后,武装侦察6组传来情报——9号区域发现“蓝军”重火力分队阵地,贾亚何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。

总攻打响。在火力准备阶段,“红军”根据情报信息,一举打掉“蓝军”半数以上火炮,使之不再对“红军”主力构成威胁。同时,“红军”主攻分队按照情报信息,拔掉“蓝军”一个又一个据点。最终在太阳落山之前,“红军”拿下了“蓝军”指挥所。

硝烟散尽,贾亚何迈出营帐,凝望远方战场。在他的心中,地图舒卷,笔锋疾走,用数字和曲线勾勒出千里沙场,协助前方侦察分队纵横驰骋、寻觅敌踪,是侦察参谋在沙场上独享的青春快意。

甘当“磨刀石”

黄武星

【人物名片】余鹏,火箭军某旅一级上士,荣立三等功1次。

凌晨的天空繁星点点,东方一缕红晕撕开戈壁滩上夜幕的一角。

“趁着天未亮,对发射分队发动突击!”指挥帐篷里,一名佩戴一级上士军衔肩章的军士在指挥席前格外引人注目。他重重地合上导调文书,一脸严肃地对电话那头的“蓝军”分队下达指令。

此刻,在荒漠戈壁驻训的火箭军某旅正在进行一场发射演练。这名同军官一起负责导调的一级上士,正是作训科军士参谋余鹏。

“在车队必经之路埋设发烟手雷模拟地雷,摧毁装备车辆;无人机号手携装备潜伏在发射阵地附近,伺机破坏发射任务……”演练一开始,一连串清晰的导调方案从余鹏口中下达。伴随着急促的键盘敲击声,余鹏逐渐拉高嗓门。显示屏上红蓝双方激战态势愈演愈烈。

熟悉余鹏的人都知道,多数战友的梦想是成为光荣的发射号手,他却甘当一块“磨刀石”,想方设法给发射分队布设困境难题。凭借着对导弹专业的精通,加上成百上千次参与现场导调任务的经验,余鹏成了令演练分队又爱又恨的导调专家。

演练仍在继续,发射分队不少操作号手在激战中被淘汰。瞥了一眼时间,心里默算着发射分队的重组速度,余鹏迅速扯下指挥耳机,直奔演练现场。

清点完“阵亡”号手后,余鹏一边对演练场进行巡察,一边指出发射分队处置各类特情的不足之处。“车辆这样伪装不行,很容易暴露目标;夜间减员操作考虑不周全,警戒人员无法与号手实现互补……”随后,根据现场漏洞而设置的精确打击、敌特袭扰等特情接踵而至。

有战友质疑特情设置是不是太过严苛了。余鹏脸色一沉:“战场上,你跟谁讲情面去?”

夜色渐淡,发射分队在余鹏的“百般刁难”下,终于到达指定区域。官兵迅速占领阵地、展开设备。

“车辆油箱出现渗漏,请迅速处置!”眼看发射时间越来越近,各类导调特情仍接连不断。

车长命令其他号手用固凝胶封堵漏油点,并用沙土覆盖漏油区。

“发现‘敌’无人机”“一名号手在袭击中受伤”……阵地上,长剑昂首挺立。正在进行最终发射流程的官兵,依然要面临特情袭扰和减员操作的双重困境。

随着一声“点火”指令下达,发射分队最终按时完成战斗发射。导弹刺破黎明成功升空,余鹏终于放下心来,转身向指挥所走去。

东方的天空渐渐透亮,万簇金箭似的霞光从云层中迸射出来,辉映着远方连绵洁白的雪峰。战车的隆隆轰鸣声归于沉寂,鏖战一夜的官兵征尘未洗就钻进帐篷,进入了沉沉的梦乡。

指挥席旁,余鹏正在认真复盘。尽管特情设置近乎严苛,但发射分队按时完成发射任务,官兵应对各类特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都得到明显提升。

清晨的风吹得帐篷噼啪作响,余鹏抬头望着作战地图,心中暗想:“下一场战斗,应该会更精彩。”

直面博弈

龙轩磊

【人物名片】周双成,第74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,荣立三等功1次。

午后,滇西密林湿气升腾,方舱车内变得闷热起来。电台嗞嗞作响发出无序的电波,车外的榕树摇动着茂密的枝叶,似乎有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片演练区域罩得严严实实。

电脑屏幕前,周双成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。他眨动眼睛,试图缓解眼球的干涩。

眼下,演练正进行到关键阶段——前方分队即将进行最后的冲击,周双成所在的频谱管理席也迎来了最紧张的时刻。

各种指令上传下达,各类数据纷至沓来……此时的电磁频谱,就如同一张即将被填满的棋盘。周双成需要做的,就是谨慎落子,一步步为己方通信规划出最有利的布局。

突然,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。还没来得及把听筒送到耳边,他就听到信息保障席参谋急促的命令:“按照备用频率恢复通信,准备收发指令!”

周双成不禁眉头一蹙,赶紧追问情况。原来,有几股来源不明的电磁干扰轮番出现,导致保障指挥所的无线通信车通联受阻。

“不行,备用频率不安全!”周双成不假思索,当即给出了答复。他知道,此时的备用频率可能已经被干扰侦测,如果被“敌”方侦获重要作战信息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在这种条件下,保守解决方案是无线电静默,转入有线通信,但仅用单一通信手段必然降低指挥效率,从而错失决胜之机。

沉思数秒后,周双成决心通过临机换频来恢复无线通信。

这无异于背水一战。临机换频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判频谱环境,对频谱管理者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,而长期的专业积淀赋予了周双成这份底气。

对待专业训练,周双成一直保持着不甘人后的劲头。那年参加集团军报务专业比武,他夺得字码收发课目第一名,也因此荣立三等功。从那以后,他便与电波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在成为信保科的军士参谋前,他从未接触过无线电频谱管理。任职后,他靠着一腔热血和刻苦钻研,攻克了学习难关。他将电磁空间比作“棋局”,而自己作为“棋手”,不仅要为己方的频谱资源精心布局,还要时刻提防对手的“围追堵截”。

此刻,面对“落子无悔”的实战演练,周双成选择直面博弈。他一边紧盯屏幕上的光点,一边呼叫频谱技术员对密林深处电磁环境重新进行监测分析、测向定位,眼前的电磁迷局渐渐解开。

键盘上,周双成厚实的大手灵巧地跳动着,在纷繁复杂、瞬息万变的信号网中抽丝剥茧,从频谱态势图上迅速排查出干扰源,及时作出正确的频段分配,确保了关键通信链路畅通……

撤收返营前夜,周双成走出方舱车,平躺在草地上,深深呼吸着山林中湿润的空气。夜幕中繁星如棋,他轻合双眼,脑海中思绪翩跹:在这空旷的天地之间,有多少无形的电波在飞舞……

超越

文显军 谢子宜

【人物名片】陈海华,南部战区某旅二级上士,荣立三等功2次。

高低起伏的山路旁,阳光倾泻而下,照在一群战士的脸上。汗水打湿了他们的面庞,氤氲的水汽让他们呼吸愈发急促。

3公里武装越野结束后,前方是400米障碍场。战勤参谋陈海华在终点线前焦急地来回踱步。

高墙前,战士周奇没有任何迟疑,加速、蹬墙、挂腿一气呵成。当别人还在独木桥上时,他已经翻身下了墙。

“低姿网……稳住节奏,调整呼吸!”领先的周奇是陈海华带出来的训练尖子。虽然第二名已被远远抛在后面,陈海华还是不住地扯着嗓子呐喊。

“好小子,干得漂亮!”陈海华张开双臂,拥住了率先冲过终点线的周奇,眼睛里迸射出激动的光芒。

不远处的训练场上,那面涂着绿漆的墙体静静伫立着,墙脚边那些深深浅浅的小坑里,埋藏着许多故事。陈海华成为战勤参谋的第一年,面对即将到来的军体运动会,干劲十足的他带领队员们刻苦训练,准备一举夺魁。五步桩、深坑、云梯……赛前训练中,陈海华看着秒表,心里泛起喜悦:“保持状态,一定能取得好成绩。”

希望在一瞬间落空了。一名队员在飞跃高墙时,右腿被崩开的子弹袋松紧绳缠绕,整个人失去重心往前扑倒。鲜血染红了迷彩服,更刺痛了陈海华的眼睛。

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,但陈海华还是经常回忆起那痛心的一幕——躺在担架上的队员握紧他的手说:“陈参谋,等伤好了我还要回来参赛!”正是这次意外,陈海华明白了战勤参谋这四个字背后的责任。

自那以后,每次开展训练前,陈海华都会反复组织骨干对相关训练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,并将训前热身、训中监护、训后恢复等环节作为硬性措施落实,全力做好训练保障。

满头大汗的周奇终于喘匀了呼吸,脸颊上泛着激动的潮红:“陈参谋,谢谢你!”陈海华打趣道:“下次再遇到难题,咱们还一起练上100次如何?”

不久前,在备战考核时,周奇为了追求速度,连续两次在翻越高墙时不慎摔落。后面的几天,每当冲过独木桥后,周奇总会在高墙前停下脚步。陈海华望着垂头丧气的周奇说:“走,我们一起翻过它!”

炙热的阳光下,两个身影在平行赛道上相互追赶着,向前冲刺……过了独木桥后,周奇再次放缓了脚步。

“用力提腿,降低重心,心里不要怕!”陈海华在一旁大声喊着,“1次不行就10次,只要能翻过它,就算练100次又如何?”

一句句亲切的鼓励,一次次无声的陪伴,令周奇鼓起了勇气。终于,高墙前那道犹豫的身影变得自信起来,动作愈发流畅洒脱。

考核前一天,陈海华与周奇又一次并肩越障。刚跑出第一个200米,较为年长的陈海华便落后了两个障碍。他缓缓停下脚步,退出跑道,远远地看着周奇骄傲地越过障碍。陈海华知道,自己倾心培养的尖子终于磨出了锋芒。

此刻,阳光下热闹的人群与赛道上飞驰的身影,在陈海华眼前交汇重叠。他的脑海中映出一幅名为“超越”的色彩浓郁的油画……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大西洋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